从运行控制的角度谈如何让提高航班正常水平

2023-08-07 08:37 admin

航班的安全与正常一直是考量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航班运行过程中,想要兼得安全与正常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既在坚持安全底线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航班的正常性,是困扰每一个运行人员的难题,本文旨在为日常的运行控制中如何兼顾两者提出建议,确保航班运行谨遵中国民航的运行宗旨“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一、背景

航班运行安全不仅是航空公司的生命线,也是一切航空运输服务的基础,近年来,无论是波音737MAX-8机型飞机设计导致的航空事故,还是国内某航“3.21”事故,都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可见航空安全始终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弦。“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航的运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对民航安全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绝对安全”的指导精神,全行业迅速开展了学习活动,深入贯彻学习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旨在航班安全、正常、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期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对高质量出行的标准更高更严,航空公司在民航服务质量方面不敢有任何松懈。航班正常性是最能体现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外在体现,是评价旅客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航班正常问题,一直都是旅客反映最强烈、投诉最集中、媒体最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民航业坚持真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为此,民航局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航班正常性考核机制,出台奖惩措施,规范行业行为,同时从源头优化国内航班运行环境,包括科学配置时刻资源、优化空域结构、增加班机航线、航班计划动态管控,多措并举,渐成体系,以期不断提高航班正常水平。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结束,民航业在经历了三年的低迷之后,总体航班量迅速反弹走高,航班安全和正常性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能在保证航班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争取航班的正常性是各航空公司持续研究和管控的课题。本文立足于从运行控制的角度出发,分析在运行控制的工作中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

二、中国民航过去五年不正常原因分析及安全形势

根据民航局关于2018-2022年度航班正常情况的通报,分析出影响航班正常性的主要原因有:天气原因、其他空域用户活动、航空公司原因、公共安全原因、管制原因、其他原因,如图所示。

图1

图2

从图2可以看2018年至2022年总体航班正常性一直持续正增长,这与2020年-2022年疫情冲击,航班量骤减,航班时刻资源充裕有很大关系。刨除疫情影响因素,由图1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天气原因始终是影响航班正常性的主要因素,在复杂天气条件下持续提升航班运行品质考验的正是运行控制部门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从“3.21”事故以后民航安全形势趋于严峻,全行业在民航局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展开安全大整顿。

一是,各民航单位迅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活动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切实提高安全工作的警觉性,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岗位责任和监管责任,坚守民航安全底线。

二是,依据《民航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民航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举一反三,从飞机保养维修情况、飞行天气情况、人员资质、操作技能、空防安全等方面,立即、全面排查隐患。切实防控风险,紧盯隐患问题动态清零,盯紧、盯住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落实防范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民航安全管理。

三是,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运行标准,严把签派放行关,增强机组搭配力量,同时加强运控部门的飞行动态监控和风险管控,对飞行中发生的任何不正常情况及时报告,并给予机组及时、必要的技术和决策支持。

三、在运行控制工作中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1、 运行控制在天气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高预报的精准性。AOC气象席位应借助各类气象预报信息,精细研究,提高分析预测天气的能力,同时加强与机场气象的沟通,根据气象台站历史数据推测天气发展趋势,保持与人影办及相关军航单位的沟通,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总体预报精准性,争取为航班运行提供可预知的天气环境。

第二,根据危险天气预测,及时开展AOC联席会商。在预先管控阶段,对受影响航班实施取消、合并、延误、调时、监控放行等放行控制策略,能够积极应对复杂天气对于航班正常性的影响。运行控制部门在航班取消、合并、调时工作中,应统筹公司效益、航班密集程度、旅客处置压力,保障部门应周全落实对旅客的通知工作和退改签工作,切实提高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

第三,充分利用民航新技术。民航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现代飞机的性能和安全系数借助科技的提升得到了加强。日常运行中,当机场遭遇低云低能见天气时,使用有II类机载设备/装备HUD设备(平视显示)的飞机在特定机场可以降低运行着陆标准和对地面导航设备的依赖程度,提高飞行员的情景意识,促进航班正常率和安全性的提升,运行控制部门应充分依托现有技术,科学进行航班调整工作。

第四,持续强化运行监控。持续监控航路和机场天气的发展趋势对航班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规章和手册赋予运行控制部门的重要职责,运行签派员及时分析天气形势,科学施控,方能提升运行效率,尤其是在空中的机组,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匮乏,时效性滞后,签派员的信息传递、决策支持对航班安全、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2、 运行控制在其他空域用户和管制方面的作用

其他空域用户和管制方面对于正常性的影响主要体现空域资源的紧张。为此民航局在2013-2022年开通了京昆、广兰、沪兰、沪哈、中韩、沪蓉、京广大通道,新辟和调整航路航线走向、新辟和调整班机航线走向等措施,提高空域利用率,提高航班的正常性。

在日常的运行控制工作中,一方面,签派员应切实掌握航班受限态势,分析航班受限信息,协同机场运管委和空管中心流量室,采用时刻优化、时刻置换等方式减小航班延误;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导致的时段禁航、航线受限严重等情况,公司可以通过灵活选择班机航线或临时向局方申请更改航路走向改善航班运行条件,尤其是近年来,空管局多次在雷雨季节、航班量高峰时段新增部分班机航线,鼓励航司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时灵活选择航路走向,优化了区域容流匹配度,提升航班运行效率,提高了危险天气条件下飞行的安全裕度。

3、运行控制在公司原因方面中的作用

公司原因导致的航班不正常突出表现在机组方面和飞机故障方面。在机组方面,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应严格机组资质评估管理,协同飞行机组调度部门做好当日航班及次日航班机组资质的评估工作,确保在座机组满足航班安全运行需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因临时换组带来的航班延误的可能性;合理布局外站机组力量,结合公司扩编机组运行政策,确保复杂航线、长航线配备充足的机组力量。

在飞机故障方面,第一,航空公司运控部门应提前评估飞机故障保留信息是否满足将要执飞航班的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协同机务、营销、地服等部门进行飞机调整工作。

第二,空中突发的航空器故障,在决策中首先应保证空中航班安全,在此基础上将可选择落地机场的排故能力考虑在内。AOC应统筹评估机场能否完成排故或确保飞机按MEL放行,空中出现故障备降到公司运营基地或排故保障能力较强机场时,能够有效降低对后续航班的影响,争取航班正常运行,预期将会对后续航班安全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时,应及时开展运力调整的工作,必要时可考虑调机保障后续航段运行。

第三,合理安排备份运力。备份运力是确保航班安全正常的必要投入,科学安排备份运力是航班正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备份运力的投入和使用应充分考虑飞机定检、排故、机组资源、预期的天气和空中交通流量等相关运行限制因素,最大程度上保证备份运力的可用性,避免备份运力过多造成资源浪费,过少造成运力调配机动性差。

4、运行控制在公共安全方面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民航局及时响应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制定了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航司运控部门作为信息收集和发布中心,应及时掌握疫情政策的变化,传递给相关旅客保障单位,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旅客不能乘机、航班延误、航班安保事件的发生。

对于机场保障、联检、油料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运行控制部门应加强场站保障能力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对于减少航班延误和提升航班服务质量的作用。

四、如何持续加强航班安全与正常性的管理

1、建立正常考核奖惩机制

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基础上,有效落实航班正常管理责任,有力传导航班正常考核压力,按照《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民航发[2012]88号),判定航班延误原因,针对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分类进行考核或处罚,树立“班班盯、环环抓”的管理理念,既要管住总体指标,又要在航班量低位运行时,一班一班地盯、一班一班地考核,有力传导“行业正常率排名”考核压力,将每个延误航班与责任部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加大人为因素处罚力度。

2、推进智慧运行控制建设

2022年1月21日,民航局下发《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运控部门应积极响应民航强国建设目标,建设以流动的数据、智慧的系统为特征的智慧运行控制系统,转变签派员的职能定位,智慧运行控制系统应达到提高安全裕度、提高签派员工作效率、提高运行效能、提高管理效能的目标。

笔者所在的山东航空公司已经建立了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智能运行控制系统,有效实现了航班不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告警功能,签派员可根据系统告警进行不正常情况的高效处置,提高了监控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航班动态信息共享、启动航班快速过站、自动建立航班运行保障群,在提升航班正常性和运行效率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优化航线结构

航线结构是影响公司航班整体正常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运控部门应协同公司航线布局部门,合理安排串飞衔接,通过数据分析,对航段时刻和过站时刻进行优化改进。此外,建设公司级月度改航、季度改航、常态化改航数据库是预先管控航路走向的重要措施,在常规走向受限时,启动航班改航机制通常能获得显著提升运行效率的效果,但新航路往往没有机载导航数据库,改航后需及时与机组和管制单位做好信息通报,确保风险得到重视和管控,避免五防事件的发生。运控部门应充分使用近年来局方推广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NTFM),建立与管制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便于签派员准确、及时的判断分析航班受限原因,为更改航路走向打好基础。

国内临时航线的使用不但有利于缩短航班飞行时间,同时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大大节省公司运营成本,但是临时航线使用时段和频次往往受限严重,运控部门应加强与军方和空管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同时做好使用临时航线涉及的风险管控,包括飞机供氧能力、飘降能力等性能限制方面,航线性质变化对于机载设备的要求等方面,航司应谨慎评估,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动摇。

4、 建立AOC联席会商决策机制

建立AOC联席会商决策机制,可以充分识别、管控不正常航班运行各环节的风险,发挥各专业、各岗位对不正常航班运行风险的系统联动、体系防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运行决策效率,确保航班安全运行效益最大化。在实际运行中,会商效率和决策结果,对整个航司的安全高效运行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持续做好决策复盘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联席会商的高质量提升。

五、结束语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部门对于安全与正常应秉持平衡为重,辩证把握安全正点的关系,在确保运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做好航班安全与正点的相互提升。运行控制部门在签派放行工作中应提高运行态势研判和感知,合理把握放行裕度,提高安全正点思想认识,加强工作积累,做好各专业间的协同,为航班安全和正点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刊发于《民航管理》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