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布局“天空之城” 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

2025-07-12 09:33 admin

  7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情况。

 

  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介绍,目前山东全省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达到1400余家,居全国第3位。从制造环节看,主要以综合集成为主,涵盖了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关键系统等主要领域,培育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00余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经企业自愿申报、有关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山东遴选出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突出、推广价值较大的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

 

  入选的50个重点产品涵盖整机、平台系统、零部件及配套产品三大类别。其中,整机类包括大型无人运输机、复合翼无人机等15种产品,平台系统类有智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等11种,零部件及配套产品类包含轻型航空发动机、量子雷达、碳纤维材料等24种,基本覆盖从核心设备到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30个典型应用场景涉及文化旅游、物流快递、医疗服务、海洋巡检等10余个领域,实现了低空经济与多业务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廉波表示,依托全省22个通用机场,推动有人机无人机融合飞行,全方位支持低空场景创新应用。结合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集中布局建设垂直起降设施,2024年以来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285个,总量达到524个;建成低空飞行营地4个,总量达到9个

 

  山东支持在新建枣庄、聊城等支线运输机场同步完善低空飞行保障设施,打造运通融合标杆机场。统筹规划跑道型通用机场,年内投用蓬莱卧龙、临沭蛟龙、临沂费县通用机场。加快建设3级(枢纽型起降场+中心型起降场+数字化起降点)8类(生产作业、公共服务、安全巡检、物流配送、低空交通、文化旅游、飞行培训、试验试飞)起降平台,力争年内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