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一季度盈利暴增 上演“绝地反
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景气下行周期后,航空业终于摆脱了冬日的阴郁,迎来了难得的暖春。截止4月17日,南航、国航及东航均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三大航一季度均取得了“开门红”,业绩同比实现了暴增。海南航空与春秋航空虽然没有发布业绩预增公告,但丝毫不影响市场对其业绩的热情期待,股价更是连创新高。
一、三大航业绩预告情况
根据三大航发布的业绩预告,2015年一季度三大航业绩预增情况及原因如下:
公司 | 2015年一季度业绩 | 2014年一季度业绩 | 业绩预增原因 |
国航 | 盈利16亿元到18亿元 | 盈利0.93亿元 |
加大投入运力,匹配市场需求,实现了收入的同比增长;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机型航线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挖掘成本潜力,同时航空油料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使得本公司一季度成本水平同比有效降低。 |
南航 | 盈利18亿元到20亿元 | 亏损3.06亿 | 民航运输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公司航油成本大幅降低;成本管控能力增强,成本水平同比下降。 |
东航 | 盈利15亿元到16亿元 | 亏损2.05亿元 | 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航空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组织和春运保障有力,春运期间的运力投入和旅客运输量均创历史新高 |
从2015年一季度与2014年一季度业绩对比来看,南航与东航都实现了扭亏为盈,国航则是从略微盈利到大幅盈利。航空业扭转了盈利连续下滑的尴尬境地,在2015年的春天迎来了绝地反击,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一季度业绩,拐点的特征极为明显,昭示着航空业景气周期的卷土重来。
二、三大航业绩暴增原因
从三大航公告来看,三大航业绩暴增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是收入增加与成本下降,而收入增加的原因则主要为航空需求旺盛和运力投放匹配程度较高,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航油价格的低位徘徊。
收入方面,虽然三大航尚未公布2015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但仅从靓丽的经营数据就可见一斑:
国航 | 南航 | 东航 | ||||
收入客公里(RPK)(百万) | 2015年一季度 | 同比增长 | 2015年一季度 | 同比增长 | 2015年一季度 | 同比增长 |
国内 | 26965.5 | 7.10% | 34583.21 | 11.30% | 23013.25 | 7.53% |
地区 | 1686.6 | -3.00% | 858.09 | 16.45% | 1036.21 | -2.64% |
国际 | 11969 | 12.40% | 10986.16 | 30.80% | 10381.08 | 19.79% |
合计 | 40621.1 | 8.10% | 46427.46 | 15.47% | 34430.54 | 10.59% |
可利用客公里(ASK)(百万) | ||||||
国内 | 32712.3 | 7.70% | 42427.14 | 10.89% | 28562.96 | 8.04% |
地区 | 2424.3 | 5.80% | 1181.98 | 15.94% | 1387.96 | -0.54% |
国际 | 15493.7 | 16.40% | 13446.66 | 24.00% | 13000.61 | 19.72% |
合计 | 50630.9 | 10.10% | 57055.78 | 13.83% | 42951.54 | 11.01% |
客座率(RPK/ASK)(%) | ||||||
国内 | 82.40% | -0.50% | 81.51% | 0.30% | 80.57% | -0.38% |
地区 | 69.60% | -6.30% | 72.60% | 0.32% | 74.66% | -1.61% |
国际 | 77.30% | -2.80% | 81.70% | 4.25% | 79.85% | 0.05% |
合计 | 80.20% | -1.50% | 81.37% | 1.16% | 80.16% | -0.30% |
载客人次(千) | ||||||
国内 | 18162 | 6.50% | 23402.72 | 10.07% | 18182.66 | 7.49% |
地区 | 1060.9 | -2.00% | 623.81 | 9.95% | 767 | -0.89% |
国际 | 2489.4 | 21.90% | 2815.79 | 31.90% | 2972.06 | 26.85% |
合计 | 21712.3 | 7.60% | 26842.32 | 12.01% | 21921.71 | 9.43% |
从以上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三大航经营特点如下:
1、行业供需两旺
从运力投放来看,三大航运力投放都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三大航的收入客公里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除国航增速略低于10%以外,南航与东航的收入客公里增速都超过了10%。面对市场的好转,三大航纷纷增加运力投放,有效匹配了行业需求的好转,从来带来了收入的提升。
2、国际航线更为抢眼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签证政策放宽带来的出境游爆发式增长,中国航空业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一季度国际航线的表现更为抢眼,成为一季度航空业经营的最大亮点。国航、南航与东航在国际航线上都投入重兵,三大航可利用客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6.4%、24%以及19.72%,大幅超过国内运力投放的增幅。三大航在国际航线上的大量投入也取得丰厚回报,国航、南航与东航国际航线载客人数分别增长21.9%、31.9%和26.85%,收入客公里分别增长12.4%、30.8%以及19.79%。
3、行业地位发生变化
2015年一季度南航成功实现了“逆袭”,从去年在三大航中垫底一跃成为三大航的“老大”,业绩变动之大让人刮目相看。国航则让出了“老大”的位置,屈居第二;东航虽然进步较大,无奈南航和国航同样表现出色,只能位居第三。南航在总量指标、分项指标以及体现经营效率的客座率等指标“全线飘红”,同比均出现上涨且涨幅领先。在经历了去年底今年初中央巡视组巡视期间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被带走调查的丑闻后,南航的经营表现大有起色。与2014年运力投放谨慎相比,东航在一季度增加了运力投放,国内线和国际线的运力投放都超过了国航。
当然,三大航公告中未提及票价变动的信息,公布的一季度经营数据中也没有反映收益水平的数据,而票价和收益水平是影响航空公司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一重要因素反而被市场所忽视:
2015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我国将放开101条短途航线旅客票价,至此,取消政府定价限制、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短途航线增至132条。而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改由航空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有民航业内人士测算,政策调整后,航线经济舱最高涨幅达到18%,大部分航线的最高销售票价将有8%-12%的上调,受此政策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经济舱全价票已经全线提升。以京沪航线为例,此前该航线单程经济舱全价票为1130元。元旦后该航线同舱位全价票已升至1240元。广州至北京、海口、长沙等7条航线,元旦前就上调了经济舱运价;从1月1日起,广州飞厦门、井冈山、长春等地的经济舱全价同样上涨10%。而海口、北京线先前未涨价的航空公司,也已陆续涨价。以厦门到广州航线为例,2014年的全票价仅为660元,但元旦后上涨10%达到730元,近期又经过一次调整达到950元,短短几个月涨幅达到44%。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航空业的“假日经济”特点更为明显,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机票价格也极为坚挺,即使全价仍然一票难求。而在淡季时由于打折票较多,造成基准票价调整的意义不大。因此,票价调整对航空业是个巨大的政策红包,淡季收入不受影响,旺季又能大幅增收。而燃油附加费的取消更是提升了旅客对价格调整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提升了航空业的收入。
此外,影响航空业2015年一季度业绩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汇率。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出现大幅贬值,从而导致三大航出现了较大的汇兑损失。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虽然仍然贬值,但贬值幅度大大减少,从而对三大航的利润构成了正面影响。
附表:2015年一季度及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动情况:
2015年3月31日 | 2014年12月31日 | 季度贬值幅度 | 2014年3月31日 | 2013年12月31日 | 季度贬值幅度 |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 6.1422 | 6.119 | 0.3777% | 6.1521 | 6.0969 | 0.8973% |
2015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明显减少,贬值幅度降低0.52个百分点。根据三大航2014年度报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1%,三大航净利润的影响分别为4.66亿元、6.95亿元以及6.28亿元。因此,考虑到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降低,粗略测算因汇率波动而对三大航2015年一季度利润的贡献分别为2.42、3.61以及3.27亿元。
当然,对三大航盈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航油的影响,也是最被市场认知的因素,在此不再分析。
综合来看,伴随着航空需求的稳步增长和运力投放放缓带来的供需结构改善,航油价格的低位徘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于稳定,以及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带来的效率提升,三大航的经营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2015年中国航空业很可能超越2010年的盈利高峰。春天已到,夏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