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责任与精神同在

2020-03-20 16:21 admin

在英文中,Captain一词,不但表示船长,也有机长,更有领袖、首领之意。

  古时候,每次船只远航出海,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期间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远离了正常环境与国家机器,面对一望无垠的大海,遭遇险情,船舶和人员的安全只能系于船长凭个人经验所作的判断。渐渐地,航海的船只就形成了一个以船长为核心,一切服从船长指挥的习惯,可以说一旦出海,船长就是法律,他也就拥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虽然赋予了船长在船上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在船沉没的时候,其他船员都可以逃生,唯有船长不可以。既然有着“船长绝对权力”传统,自然也就有了船长对船只安全的绝对责任。船长必须与船只共存亡,否则他将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甚至生不如死。

  1852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立即指挥先将妇女和儿童送上仅有的三艘救生船,而所有士兵则整齐列队在甲板上等待命令。直到船身断成两截,船员和士兵们落入水中后,船长仍命令他们不得靠近已经下水的救生船,因为这可能导致满员的小船倾覆。最终包括船长在内的所有高级船员全部遇难。自此,妇孺优先逃生、船长最后离船,成为海难逃生行为准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对生命的价值也更加看重。但在遭遇事故的时候,没有人比船长更了解自己的船舶结构和人员,不管是组织疏散、维持秩序,还是寻求救援、联络接应,都需要船长在船。因此在弃船情况下,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船,各国的海事法律对此都有明文规定:遭遇海难时,船长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船的人。

  开创了民用航空运输先河的泛美航空公司组建初期,由于拥有大量的水上飞机,公司总裁胡安·特里普便把船长一词移植到飞机上,称机内的第一驾驶为“Captain”。因为按照当时的条件,水上飞机在越洋飞行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迫降在水面上,将机长称为“Captain”,也是想让机长能够继承船长敢于承担责任,在最危急时刻,必须镇定、必须坚守岗位,给大家一个交代,甚至与船同归于尽,也决不能逃之夭夭、弃船保命的船长精神。

  同样在空中航行过程中,机长被赋予了与船长同等的绝对权利。被称为“航空刑法”公约的《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早在上世纪六十年初,就陆续赋予了机长看管权、使某人下机权、移交案犯权、免除责任权等绝对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民用航空器的操作由机长负责,机长应当严格履行职责,保护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机长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命令,民用航空器所载人员都应当执行。当然,与机长权力相对应的是其承担的责任。《民航法》第四十八条也明确:民用航空器遇险时,机长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并指挥机组人员和航空器上其他人员采取抢救措施。在必须撤离遇险民用航空器的紧急情况下,机长必须采取措施,首先组织旅客安全离开民用航空器;未经机长允许,机组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民用航空器;机长应当最后离开民用航空器。民用航空法是国家法律,是民航法律体系3个层次中的第一层次。违反法律必然会受到处罚。中国民航局2011年颁发的《民用航空运输机长职责》中,又对上述职责再次进行了明确。

  固然,当今航空器的构造越来越精密,保障程度和条件越来越高,导致航空事故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可能是天气、设备、人员等多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面对飞行中的险情,机长的主要职责可能更多是从技术上保证航行安全,使飞机安全抵达目的地;客舱内的乘客,却是更多的是恐惧和无助。此时,如果Captain——机长、首领或者领袖,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就能在旅客处境最危难的时候给予安慰和信心,消除恐惧,获得安全感。南航CZ3739航班起飞后发动机故障起火,机长淡定地播报,不知给了机组和乘客多大的鼓励。

  在航空业著名的哈德逊河迫降中,当救援人员赶来救出旅客后,萨伦伯格机长在机舱中来回走了两遍,确认所有乘客被救出后,才最后一个离开飞机;在中华航空波音737飞机落地后自燃的事件中,机长猶建国在90秒内组织机上人员安全逃生,自己在飞机爆炸前最后一刻才离开飞机。当时,舆论对两位机长精湛的技术和优秀的指挥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但唯独没有特书大书两位机长最后离开飞机这件事。因为这并不值得任何表扬,这是在尽最本分的事。

  在当今的航空事故调查的规定中,的确贯穿着“免于追责文化”。即要求将事故调查以及事故调查的结论,与随后可能展开的刑事、民事责任确定严格分开,不在确定责任的法律程序中使用调查报告结论。但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也都有自己岗位和职责。清楚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首先是要承担自己的岗位责任。“泰坦尼克”号事故发生后,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和船员们坚守岗位组织乘客逃生,在救生艇不足的情况下,下达了“妇女儿童优先上救生艇”的命令,并呼吁所有男士“像个英国男人一样行动”。在目送最后一艘救生艇离开后,他随船慷慨赴死。而泰坦尼克号制造商、白星航运公司的董事布鲁斯·伊斯梅却冲向原本不多的救生艇逃生,虽然最终获救,但也从此被打上了“懦夫”的烙印。

  Captain——机长,不是一个淹没在复杂仪表和标准程序中的驾驶员,当从机舱门关闭、轮档撤除开始,机组、乘客就把全部的信任交给了你。这一刻起,机长就是核心、机长就是首领,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一切,这是职业操守也是人性尊严。

  相关阅读:

  机长,请为这个职业光荣和骄傲


  作者简介:

  李辉,在军队服役20余年(已退役),长期从事陆军航空兵飞训、装备工作。多次参与航空装备引进、监造及验收工作,曾负责西北地区国家级应急飞行救援力量建设,具有丰富地飞行任务协调指挥经验。服役时多次组织军方直升机实施反恐维稳、应急搜救、森林灭火、高原救护、要客运输、大机群跨国转场等飞行任务。现主要从事通航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发展咨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