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通航,给你一片天可否“日进斗金
稍微关注国内通航产业的朋友都会发现,几乎每隔一两周都会有些新闻报道说通航的春天来了,其内容要么是国家开放了些原本受限的项目,要么是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有望近期出台等等。
很多作者觉得只要军方把低空空域给开放了,局方把航线行政审批权优化了,通航企业就能日进斗金一样。诚然,政策的开发和优化的确能为通航带来机遇,但在笔者看来,通航想要真正的成为投资的洼地、盈利的高峰还是需要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大众化的商业项目和完善服务配套体系。
其实早在2009年底,民航局就出台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15条具体措施。同一年,24名院士联名上书呼吁发展通航,国务院随即做了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将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的媒体就提出了:通航时代来临了!也确实如此,从2009年起,通航保持着每年14%左右的增长速度,不过整体产业的市值却十分有限。
从上述事件至今,5年的时间过去了,通航产业发展如何呢?近年来航空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井喷态势。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其中,仅披露了规划面积和投资总额的56个项目中,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5.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投资总额112.33亿元。
尽管资本对通航产业的兴趣仍然浓厚,但以下残酷的事实证明,很多投资的目前还在艰难潜行。
通航企业的盈利状况: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178家通用航空运营公司,另外还有110多家正在筹建,不过,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为何未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通航会有如此惨淡的经营现状呢?
笔者认为,导致通航企业亏损原因是盈利模式单一和市场对象狭窄。现阶段国内通航飞机的盈利还是主要集中在农林作业、喷洒等利润偏低的行业,至于高附加值的飞行体验、飞行俱乐部等企业,虽然有着较高的利润空间,但受限于客户量小,只能在小圈子内活跃。所以,这些通航企业的收益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就是要针对产品做市场,无一例外。通航也是一样,广阔的市场是通航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通航产业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有几千几万架飞机,而是有多少人愿意为通航产业消费。对于企业而言,没有消费,就没有利润,纵然飞机有成千上万,那都是摆设,都成了累赘。所以说,即便一切限制都放开了,各项政策都落实了,但是通航企业没法把市场做大,还是保持小圈子、低附加值的运营模式,那一切都是白搭。
那么如何才能把通航打造成日进斗金的产业呢?
首先,介绍民航通航系一个教授提到的跨界盈利的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通航企业在发展航空市场的同时,可以考虑拓展产业链,将与其主营业务相关连的其他业务也容纳进去,形成整体盈利链条,这个模式就需要完善的配套支持系统。
以景点航空旅游举例,企业可以尝试在经营好观光项目的同时将酒店预订、景点特产推广、纪念品销售等等旅游其他相关的消费环节都包容进航空旅游的经营链当中,打造一条完整的航空旅游路线品牌,更便捷的让客户享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航空旅游服务,以此抓住客户,开拓市场。
目前爱飞行公司推出的《泰国自驾飞行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益,将自驾飞机、高尔夫、游艇、保健等项目做了很好的跨界融合。笔者曾经与爱飞行创始人沟通,为什么国内不能够做这个项目?其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内的综合运作成本太高,配套还不完善。
其次,通航产品需要进行大众化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提起通航我们自然会拿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通航在美国和加拿大绝对是大众化的消费市场,比如加拿大的水上飞机价格与他们的快艇差不多。
在美国租一架小飞机一天的所有费用也只有200多美元,而且人家的配套机场起降和停放,可以做到几乎免费的服务,停一天一夜也只要10美元。在美国,通航飞机的起降如同汽车出行一样自由和便宜,如此的市场环境我们也可以理解人家通航产业一年将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达到美国GDP的1%以上。
在我们国家,大众化的通航项目太少,也有些旅游景点有气球、小飞机旅游观光的项目生意其实很火爆,不过限制太多,有些甚至处于“非法”营运状态,因此通航的春天确实还没有来临,外部环境也限制了很多大众化项目的推广。
最后,自然我们的通航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完整。
比如航空器销售或代购产业也应该更好的完善服务流程,尽量优化航空器购置的流程,更好更快的为购买者解决购机需求。
航空器维护企业也应该最大程度的做好航空器的维护计划,在保证安全适航的条件下,让运营人的飞机尽可能少的停厂检修,提高飞机的出勤率,为双方谋求更长久的合作机制,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形成双赢的局面。
通航飞机的设计、制造、销售、取证、维修、航务、机场、航权、政策、飞行驾照等各个产业链的环节,目前还有待完善和配套,通航如果能够像汽车产业一样,那么通航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就指日可待啦。
通航业的崛起,除了国家加大春风沐浴的深度,还需要业内各方的努力,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盈利机制,推动通航产业的市场需求量,全力推动大众化的通航项目发展,在政策不松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来自下而上的推动国家出台各项利于通航发展的政策法规,从而迎来通航真正的春天,日进斗金不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