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购机策:经济高效、政策优待、节

2020-03-20 16:22 admin

时值“三大航”之一的东航接收其首架波音777-300ER宽体飞机之际,东航集团总经理、东航股份董事长刘绍勇认为此举是公司“优化机型结构、加快国际化运营步伐、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航企在飞机选型和引进方面都有着越来越多元的需求变化,不论是空客、波音和巴航工业等海外飞机制造商的产品,还是商飞及中航工业等厂商出品的国产飞机,都或多或少获得了青睐。那么,对于中国本土航空公司来讲,飞机的选购除了要与企业未来成长方向和发展规划相匹配外,到底还有哪些较受重视的考量因素呢?就让记者将当下的“航企购机策”为您简单梳理一二。

  经济高效——当之无愧的最大要素

  对于我国的民航运输企业而言,面对着营收压力陡然攀升、盈利状况“惨不忍睹”和成本支出节节高涨的现实窘境,能够保证航企更为稳定、经济和高效运行的机型无疑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偏爱。实际上,有行业专家告诉民航资源网记者,这一点对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具有共通性,也是我国不少航企在这几年加速新机引进和机队更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今,在国内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支出中,只有大约两成左右可以被视为可控成本,而其余约80%都是难以调剂的刚性成本。如何在成本管控方面下工夫并取得显而易见的成效,这是各家航企都非常关心的。记者从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了解到,除了通过努力提高飞机利用率这一方式外,对于不同机型所对应的固定成本、时间成本和燃油成本等进行测评、选择并持续升级优化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

  其实,各飞机制造商自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记者在与多位就职于不同飞机制造商销售及市场部门人士的沟通中得知,他们日常的产品推介工作中除了要依据航空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宣讲和沟通外,也都发现本土航空公司已经愈加关注飞机的经济性、高效性和通用性等“现实问题”,而且经常会抛出一些专业的“高难度”问题,让来自各家飞机制造商的销售和市场代表们越来越难以仅凭事先准备好的介绍材料“照本宣科”了。

  另外,不光是在对客户的产品推介和销售方面,越来越多的飞机制造企业在产品的媒体宣传、广告展示和社会推广方面也都把机型的卓越性能、高效节省等特性视为主要“卖点”和噱头。

  例如,巴航工业在稍早前推广其第二代E-喷气系列飞机E-Jets E2时,就将经济舱过道两侧各设两张座椅更有利于旅客快速登机和离机以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率视为一大竞争优势。本月上旬,波音宣布启动737MAX家族的最新成员737 MAX 200,“比737 MAX 8进一步降低达5%的运营成本”也被列为了宣传的一大亮点。昨天(2014年9月25日),空客A320neo也进行了首飞,在对外推广时也宣称“到2020年,A320neo系列飞机的单座燃油效率将比现款A320系列提升20%。”同时,商飞也一直强调其C919时刻围绕着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目标进行设计开发。

  政策优待——不愿多说,心知肚明

  记者之前很犹豫要不要将这部分内容加入到文章中,因为无论是接触过的航空公司还是各家飞机制造商,当被问及在选择(或推介)机型时会不会涉及到由于政策等相关因素而有所倾向时,大部分业内人士给予的回应均是默认不多言或“装傻充愣”。尽管大家似乎都不愿公开谈论,但是“政策考量”事实上是整个行业都心知肚明的我国航空公司选购飞机时的策略要素之一。

  比方说,曾几何时,我国民航业曾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航企每引进两架新舟60飞机就给一个购买大飞机的指标,尽管这一“优惠政策”最后不了了之,但也曾一度调动起了本土航空公司订购国产飞机的积极性。再有,国外飞机制造商通过在中国设立组装线的“技术换市场”和不断增加工业合作及采购规模等模式,也都在过去获得了很多政策方面的优待并最终促成很多来自国内航企的订单。

  此外,还有很多间接政策也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航空公司在飞机选购和引进方面的决定。诸如,国内不少航企现在会选择将飞机通过保税租赁模式引进,不仅不用再一次性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也可以免除预提所得税和预提营业税等,从而节省大量成本。以往,我国航空公司从国外公司租赁飞机,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国外公司必须缴税。但是由于国外公司注册地都在境外,国家税务部门征收不便,所以一般会让我国航企采取代扣代缴的方式承担,包括预提所得税和预提营业税等,最高达到租金的11%。这一政策也间接促使飞机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租赁公司这一客户群体。

  简而言之,不管是直接政策,还是间接政策,优待性政策早已成为影响本土航企决策的一项因素。鉴于政策方面的敏感性和保密性,以上仅简要举例展现,不足之处还请多加包涵。

  节能减排——航企、制造商、旅客、政府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提起环保,很多人认为这并不是飞机采购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领域,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数位航空公司机队规划人士表示,环保是越来越被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它能够带来很多无法估量的好处,其中不单有省油减排和降噪节能等成效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由此而促使服务品质、品牌认知和社会认可度的正面提升。

  对于飞机制造商而言,很多从业人士也认为绿色环保对于飞机这一产品而言将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有飞机制造商人士私下告诉记者:“节油和减排可以给飞机运营商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特别是在燃油成本高涨和很多政府主张收取航空碳排放税的大趋势下。另外,旅客和社会也能从中受益,比如旅客可以享受到更安静舒适的乘机环境,而全社会都可以得以生活在一个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世界。还有政府,就单拿中国为例,节能减排已经被提高到国家层面,而且还关系到对国际社会的许诺。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也都把环境保护列为很重要的工作,那么更环保的飞机就是打造‘绿色航空业’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3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具体方案的第八项就是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其中也强调要“鼓励航空公司引进节能环保机型,淘汰高耗能老旧飞机。推动飞机节油改造,推进生物燃油研究和应用。”

  本月,我国政府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国家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铁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5%、民航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1%。

  其实,最近几年,飞机制造商确实一直在打环保牌。

  譬如,空客认为A380“超级巨无霸”宽体飞机能够凭借其目前商用客机中最低的平均单座油耗使航空公司大幅降低CO2排放。同时,其起飞噪声比最新的竞争机型低50%,着陆噪声则更小,仅有竞争机型的1/4—1/3,但是载客量却要多40%。还有,空客今年也开始在中国积极推进A320系列飞机的鲨鳍小翼改装工作,所有选择加装鲨鳍小翼的我国运营商可额外获得由民航局提供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补贴此项改装工作所需的30%费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民航运输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下个月,国内首架波音747-8飞机(注册号B-2485)将加盟国航,波音称“747-8较其前代机型可节油达1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应减少约15%。与老一代的波音747-400相比,747-8的噪声降低了30%”。

  即便是本土飞机制造商,在产品的环保性大战中也不甘示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就曾公开透露,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700将采用许多新型航空技术,将使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氮氧化物排放降低30%至50%。

  至此,记者只是从经济效应、政策倾向和绿色环保等三个方面为大家简要梳理了一下我国航空公司在飞机选型、购买和引进过程中可能会关注的一些兴趣点,只是想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还有很多甚为重要的基本因素没有在本文中得以涵盖,比如飞机的价格(租金)和其它关联成本等不少经济性指标,航程和最大起飞重量等众多技术性指标,以及其它参数如安全性指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航企统筹考虑在内,最终予以权衡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