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大型空港 青岛机场迎建站复航三
建站复航纪实
1978年,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在中共山东省委、青岛市委和华东民航管理局的领导下,遵循邓小平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国力大增,青岛民用航空运输业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青岛流亭机场从四面八方迎来了数十位参与建站复航的民航人。人生是跋涉,也是攀登,他们在这里凝聚着智慧和热情,在这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奋斗成长。经过历时三年的勘察、选址、筹备,决定将中国民航青岛站由原沧口机场北迁至海军流亭机场,于1982年8月5日正式复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也给青岛民用航空带来了新的机遇。其间,民航山东省局派高平(时任山东省局顾问,全国政协委员)、黄纲存(时任省局顾问,政协委员)两位有丰富经验的飞行专家来青工作。他们积极与省市领导和华东民航上海管理局领导建议青岛应趁改革开放尽快复航。后来,他俩两位飞行专家都积极参与了机场建站复航的筹备工作。正在此时,青岛市人民政府也积极期望青岛能尽早复航,以适应青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但由于沧口机场设备简陋,机场跑道也不能满足于起降大中型客机的需要。经过多次考察海军流亭机场,跑道长2219M,还有一条2400M的滑行道,而且通讯导航设施较沧口机场优越,十分有利于航行。有鉴于此,民航局于1978年和1979年曾两次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请求使用海军流亭机场复航。这一时期,中央对青岛复航极为关注,1979年4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发〔1979〕90号文,要求民航应积极筹建青岛航站,并尽快筹建招远和薛家岛导航台。1979年4月3日民航上海管理局以〔1979〕沪指计字第77号文向民航局指挥部上报了青岛航站建站任务书。该任务书明确指出:建站战区在流亭机场跑道东北端、计划征地70亩,总投资为1000万元,以修建临时开航的机场及相关的服务设施。
1979年7月26日下午3时,山东省青岛市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的到来为青岛勾勒出“引黄济青”的蓝图,还为青岛的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说:“这里景色很美,前有大海,后有崂山,青岛要发展旅游业,崂山就很有潜力。崂山的牌子要打出去”。这就为青岛尽快建站复航带来了一次新的机迂。
1979年10月5日,民航局以〔1979〕指计字211号文,批准了建站任务书,同意1980年尽快正式开工。在省、市委、市政府和民航上海管理局、民航山东省局的领导下,民航青岛站积极顺势组织筹建工作。其实青岛航站李凤仑站长(注一)、展瑞璞书记、田大全副政委(注二)、高平顾问、黄纲存顾问等领导对复航的准备工作抓的很早,也抓的很紧。在1978年他们就亲自出马到薛家岛和招远对导航台的设置进行全面考察和做前期征地事宜。民航山东省局于1979年3月委派范进开同志到薛家岛导航台施工现场指导建台工作,并派遣优秀报务员张明德到该台工作。薛家岛导航台建成以后,范进开同志又火速赶赴招远组织建台工作,随后航站派遣张明德同志去招远台工作。薛家岛和招远两个导航台和青岛电台,终于在1979年上半年园满建成,并进行了调试、验收,基本达到了规定标准的要求。后经7月份试航效果极为良好。下半年又将薛家岛导航台重新建成固定导航台。1979年10月15日崔昌平同志从济南调入薛家岛导航台工作。航站并对临时航站战区、售票处、职工宿舍、招待所等多次进行选址,全力做好复航的准备工作。
1980年3月5日,遵照邓小平指示,人民日报发表了《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的社论,2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通知,从即日起,民航不再归空军代管。今后民航的工作,除航行管制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规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同意领导全国飞行管制执行外,其他工作均向国务院请示报告。是年5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又颁布国发127号文,即《关于民航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自此,华东民航上海管理局脱离军队管理模式,开始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这在中国民航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一页,也为青岛尽快复航再一次提供了方便。
1980年6月20日,民航山东省局党委任命李世瑶为薛家岛导航台台长。
1980年12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国〔1980〕307号文,批复了民航开辟北京——青岛航线,并要求北京——青岛。大连——青岛航线都途径黄县,应抓紧选黄县导航台,该台使用后,再撤销招远导航台。接此通知后航站积极着手组建黄县导航台。当年青岛电台和薛家岛,招远两个导航台正式投入使用,除保证正常航班飞行外,还保证了323飞机在青执行航摄任务及天津762飞抵渤海湾的海上导航任务。全年服务飞机333架次,开机联络1446次,累计工作1375小时,收发报4372份,园满完成了上述任务,没有发生任何电报差错的事故。
1981年6月23日,青岛市人大常委第五次会议通过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逐渐从一个港口贸易、工业城市向海滨旅游之城、海洋科研之城、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著名港口城市演变。青岛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的“拥湾发展”,又一次给民航运输的发展带来新的好前景。
1981年10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1981〕鲁政函97号文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作了开辟北京——青岛——上海、北京——济南——青岛、上海——青岛——大连——沈阳三条航线的报告。
1981年航站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旅客发运量937人次,货邮1592吨。组织青岛——北京,青岛——哈尔滨运五包机11架次,组织三叉戟,安24青——沪回程各一架次,同时还顺利完成了黄县导航台建设与搬迁。
1982年3月15日,民航局以〔1982〕民航计字第39号文,向国务院,中央军委请示使用流亭机场临时开航。
民航山东省局特派周彬如副局长(原系空军优秀飞行团长)于1982年5月6日先后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兰应良、汤宪民、吕立斌、宋献斌、尚荣信、刘文吉(后留青岛民航站,先后曾任工会主席、旅客服务公司经理、空港大酒店付总经理等职)、赵传忠、任先锋等同志亲临青岛航站,参加流亭机场临时战区新航站的建设工作。其中规划建设固定房300m2(含候机室、值机室、调度室、通讯站、发报台、领导值班室、航站办公室、总机室、车队、货运仓库等),同时规划建设活动简易板房300m2(含餐厅、财务、机务、油料、气象、职工宿舍等)和一口水井。具体由青岛市先进的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承建。5月9日建站领导小组决定准备7月1日要开航,在双方签订合同上一个月的工期,要求保证安全和确保施工质量,并必须于1982年6月10日以前全部完工。由于该工程极为重要,工期又短,时间非常紧急。好在建筑面积仅600m2,青岛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等全部驻扎在流亭机场东南角搭做的帐篷里。为了赶工期,他们日日夜夜,十分劳苦,忘记疲劳,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进行施工,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临时航站建设完工后,经工程验收小组鉴定为优质合格工程。周彬如副局长立即召集航站站长、书记及各业务部门干部开会研究由沧口机场转到流亭机场的转场事宜,随即召开了有全站40多名在职员工参加的转场动员大会。全站人员精神振奋,志气高昂,一致表示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团结协作,以安全为第一,确保转场任务在6月20日前按时完成,以确保7月1日正式开航(注三)。
1982年6月27日,民航上海管理局派一架安-24型飞机试航上海——青岛——北京航线,当日获得了圆满成功。
由于仍有个别特殊岗位人员不到位,因而又不得不再一次推辞到时8月份复航。建站复航时全站仅有正式员工48名,参与建站复航的民航人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因此个别部门则实行一人多岗制度。人生是奋斗,也是歌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尽管住的是简易活动房,喝的却是带有大肠肝菌的井水——他们却无私地用生命浇铸着每一天,生活赋予了他们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可见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无法估量的啊!参与建站复航的民航人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感动,那就是他们时时刻刻和祖国前进的脚步相连接在一起。
1982年7月27日,民航总局以〔1982〕民航航字104号文复民航上海管理局,同意青岛开航,并规定于1982年8月5日起使用安-24型飞机正式开航。航线为上海——青岛——北京每周暂飞两班,上海——青岛——大连每周飞一班。至此,1982年8月5日,民航青岛机场正式复航。
1982年8月5日,这一天,港口城市青岛阳光明媚,青岛的空中门户——青岛流亭机场里从跑道南头到候机室彩旗飘扬好一派节日景象。蔚蓝色的天空上飞来一只银燕,9点半钟一架机号为450的苏制安-24型飞机徐徐降落到流亭机场的跑道上,当450号机平稳地滑行到停机坪指定的停机位时,整个机场沸腾了,热烈的掌声,众人呼唤声响成一片。紧接着由周彬如副局长在机场主持了流亭机场复航开航仪式,青岛市市长李炳政、民航上海管理局局长高士昌、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孙晋美、民航山东省局副局长周彬如、民航青岛站站长李凤仑、书记展瑞璞、付政委田大全及航站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出席了开航仪式。青岛市李炳政市长,民航上海管理局高士昌局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孙晋美等领导分别在大会上以洋溢的热情热烈祝贺!并作了重要指示。青岛建站复航圆满成功标志着青岛民用航空运输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浪潮中重新崛起,也宣告了长达20年的陆空联运业务到此终结。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方便、经济、舒适的运输手段,而且突然改变了青岛交通运输的结构,仅国内航班就更多代替了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沟通了省内外的交往和加快省内外地区的开发,更利于扩大交流,这一切对传统方式的变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岛发展国民经济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及方便人们生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站复航为青岛机场翻开了新的一页。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新人也在这里成长起来。
(注一)1982年10月19日民航上海管理局党委又重新任命李凤仑为民航青岛航站长、展瑞璞为党委书记。
(注二)1980年3月民航上海管理局任命田大全为民航青岛航站付政委(因无正职,成为第三任政委,也是执行政治委员制度以来最后一任政委。1958年6月赵明任民航青岛航站第一任政委 ,1959年月2月张迁文任民航青岛航站第二任政委)。
(注三)终因复航的准备工作尚未全部就绪,就推迟到1982年8月1日复航,后来又推迟至1982年8月5日正式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