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航空业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2-01-11 08:36 admin

 

       1886年,美国内战的一名老兵约翰・彭伯顿研制了可口可乐,并称其可以包治百病。当时的他自然不会料到此后会出现如此多的效仿者。不过,尽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在众多可乐品牌中,可口可乐始终是最畅销的产品――2010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达17%,远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相比之下,在航空业,创新者实在很难享有这样的长期优势。对很多航空公司而言,做新产品的追随者是它们采取的一贯战略。理由既简单又充分:这可以减少研发的高额成本,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成熟可靠。更重要的是,新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力避市场风险的航空公司来说,这绝对是极佳的选择。

快者生存

  创新精神始终根植于航空业的骨髓。在有些情况下,需求是创新的源泉。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为例,两者都有数项创新之举。它们的枢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和法兰克福机场――如今已经人满为患,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增长。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由于乘客对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两家枢纽机场要维持并提升现有服务水平必然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

  有利的商业优势同样能够激励创新。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乘客体验部主管保罗・贝汉指出,开创性的航空公司通常可以领先市场一两年。“比如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推出了自助服务机,其他航空公司花费了一段时间才赶上,而且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也因此被誉为行业先驱。”他说。

  创新者领先的市场地位不是永恒的。随着大众接受度的不断提高,自助服务机成为一项业内通用的服务。此时,IATA介入,通过“简化业务发展计划”,建立行业标准,确保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能从中受益。

  贝汉认为,创新并非孤军奋战。创新可以令整个行业受益,也使创新者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如可口可乐,基本上成了一种行业标准;又如英特尔公司,它持续重新定义自己的产品甚至整个行业的标准;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也保有持续的创造力。通过新产品的广泛应用,有关经验和知识得以反馈给创新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航空业,电子客票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得以在2008年实现100%的应用,并日益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标准,是创新理念的真正价值所在。对包括市场佼佼者在内的所有航空公司而言,这也正是实现成本优势和提升客户体验的时候。

众志成城

  如果航空公司要向前发展,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有时,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的选择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所有利益相关方,但在以乘客为中心的航空运营理念中,全行业范围内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贝汉说:“仅凭一家之力搞创新,风险在所难免。所有的相关公司和创新者相互合作,共同尊重创新的价值,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看到移动平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还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努力。

  新西兰航空公司大力推进自助服务的战略,尤其是在奥克兰枢纽中心,很快收到了成效。除了乘客满意度得以提升外,机场空间也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同时,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工作人员的参与热情也不断增高。总而言之,该机场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提高。

  一般来说,航空公司都不是孤立地运作的,它们会选择加入某个航空联盟或与其他航空公司签订某个代码共享协议,或者与机场和其他供应商形成合作。正因为如此,IATA的“简化业务发展计划”和“便捷旅行项目”才有了存在的必要,并表明IATA代表整个航空业推进了创新工作的开展。

  贝汉接着说:“合作创新也意味着降低风险。比如,通过‘便捷旅行项目’,在寻找有意投资的航空公司合作伙伴之前,我们就可以确定市场缺口,并进行翔实的商业论证。这样,在新产品最终上线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广泛测试,以确保市场可行性。”

  全行业范围内的创新也意味着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指望航空公司只要把钱投到研发中,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有所发展。

 

前路如何

  创新是航空业发展的基石。随着为乘客提供便利变得日益重要,在全行业范围内采取同样的做法也日趋合理。那么,有哪些新的理念有朝一日可以发展成为全球航空业的规范呢?在控制成本和确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架构这两者无休止的博弈中,新的值机程序和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都可能成为全行业的标准。

  以新西兰航空公司国内航班的值机手续为例,它可以允许携带行李的乘客在起飞前10分钟办理自助登机。然后乘客可以自己贴上行李签,并将行李放在正确的行李传送带上。如果乘客没有行李,他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