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空姐:我们是空中“心理辅导师”
民航资源网2012年10月24日消息:在很多旅客眼中,乘务员不过是空中的服务员,她们根据工作程序迎接旅客乘机、提醒旅客关闭手机系好安全带、给旅客发放餐食、迎送旅客离开机舱,只不过乘务员比大巴导乘、餐馆服务员等岗位素质要求更高端,对相貌、语言有更突出的要求,其服务本质未变。不少乘务员对其自身也是这般定位。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广西分公司乘务长蒋芳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乘务员除了向旅客提供常规的客舱服务外,还可以通过用心的观察使服务更细微和多元,比如可以化身空中“心理辅导师”,体察旅客乘机的不适情绪,让旅客有更好的飞行体验,同时更确保飞行安全。
察言观色 劝服旅客放弃自杀念头
今年5月底,在执行航班任务中,蒋芳看到一位坐在经济舱的中年男旅客眼睛通红,表情呆滞地将餐食放置一旁,“他肯定有什么难言之隐,但碍于身边乘客众多,不好哭出声音。”蒋芳吩咐徒弟要对这名旅客多留意。
当这名旅客起身想上洗手间时,徒弟请他到前舱使用头等舱洗手间。果然,这位旅客在头等舱洗手间呆了许久,出来时已是一副哭泣过的神情。
蒋芳亲切地请他坐在头等舱的空位上,为他递上一杯温水,对他说:您不要把我当乘务员,我和您年纪差不多,也遇到不少生活压力,如果您信任我,就把我当朋友,咱们好好聊聊天。这名旅客主动和蒋芳说了他的经历。原来,他家中出事,一时想不开,想乘飞机到青岛跳海。蒋芳一路上轻声细语,婉言相劝失意男子,直至他答应不会再有轻生的念头,并帮他买好返程机票。
善解人意 安抚癫痫患者快乐乘机
另一次飞行任务中,蒋芳看到一名女士在乘机中神情紧张、紧紧靠着旁边的爱人。蒋芳向其询问:“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吗?”这名女士的爱人告诉蒋芳:他的妻子是一名间歇性癫痫患者,很害怕坐飞机。蒋芳微笑地对这位女士说:您看您已经系好安全带,而我什么都没有系还要在客舱里走来走去,所以可见在飞机上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同时她还协调旁边的旅客与该女生调换位置,让原本坐在靠窗的女士坐在靠过道位置上,这样她就看不到高空的乌云,而是感受到像地面的安全了。
蒋芳利用发放餐食的间隙与这位女士聊天:“东西好吃吗?你长得这么漂亮、皮肤又白,老公又这么疼爱你,真是幸福的女人。”这位女士听到蒋芳的夸奖,立马开心得笑起来。下飞机时她特意邀请蒋芳与她合影留念,感谢蒋芳给予她的完美乘机体验。
和声细语 聆听中年父亲丧子之痛
蒋芳刚成为乘务员时,在北京到桂林的航班上,她一心想着要面带笑脸热心地为旅客服务。可当她微笑着数次走过一中年男士旅客旁边时,却总是看到他漠然苍白的脸。蒋芳以为自己的工作没到位,便走上前问这位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男士面无表情的说:你们谁都帮不了我,儿子走了,谁也救不回。听到旅客说出这一噩耗,蒋芳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该怎么安慰,她刚工作没有任何安抚旅客的经验,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亦不是常人能体会。蒋芳给这位父亲递上一杯温水,静静地坐在他旁边的空位上,像是陪伴一位痛苦的长辈。这位父亲似乎也感受到蒋芳的关心,长叹一声说:我儿子很懂事,今年刚考上名牌大学,他和同学结伴去桂林玩,哪知却在漓江溺水,我这次去桂林就是去见已经阴阳相隔的儿子。老人边说边哭,蒋芳赶紧把纸巾递上。老人说:真的很感谢,这些天老伴身体已经撑不了,我在她面前不敢哭,今天有人听我倾诉和发泄,真的很感谢。
蒋芳常跟徒弟说,在飞行中只要拿出5%的精力来观察、关注旅客的表情及情绪,就能以细微的心理服务超越旅客对乘务工作常规的期待,让他们在高空感受到心理的释放,并最终对服务工作产生心灵归属感。提到如何才能从旅客的表情观察其心理,蒋芳认为把旅客当亲人来对待是最好的方式,“我们总是能轻易感受到亲人的一些情绪,因为我们在乎他们,熟悉他们。所以把旅客当成亲人来对待,自然会习惯去认真感受旅客的高兴与难过,于是便能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