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低成本航空成败的核心因素――减少浪费

2014-07-02 11:14 admin

 

    国内民航对低成本航空的尝试和探索已经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开始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的春秋、吉祥和海航旗下的西部航空都在进行低成本航空运营,国有大型航空公司也在积极酝酿,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低成本航空市场。

  低成本是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的事。我们通常把低成本航空归结为很多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想通过复制模式来复制成功,但实际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我们不禁会问,模式上我们学的像模像样了,为什么却得不到同样的结果呢?

  一、模式只是皮毛

  我们研究低成本航空模式,会发现很多欧美和东南亚的成功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模式不尽相同,不论是从航线结构、机型选择、营销方式还是配套服务,都存在很大差异。但这些方式都是围绕“减少浪费”这个核心因素开展的。如航线网络的结构上看,低成本航空的点对点模式与传统航空的枢纽网络模式相比,就是减少了浪费。传统的效益思想认为,效益需要形成规模,让大批的人乘坐大飞机在繁忙、拥挤、昂贵的枢纽机场集散,这种效益计算方法,忽视了全局,只看到了整个旅行环节中的两个环节,更糟糕的是,从旅客的价值观点看,种种做法不是旅客所期望的。另外,从飞机座位布局、停场效率、日利用率、人员利用、机场选择等各方面来看,低成本航空都是在围绕“减少浪费”这个核心在开展工作,国家、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低成本航空在模式方面的差异性。

  二、低成本是价值再造的过程

  运营低成本航空是围绕“减少浪费”进行价值再造的过程。也就是说,低成本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对话基础上,将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来精确定义价值。精确地定义价值是低成本航空成功的第一步,而不是考虑采取什么模式。传统航空公司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采取很多管控方式去节约开支、控制成本,但效果视乎都不太明显,其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习惯于细心关注自己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看整个价值流,而且这种内部管控的效果通常达不到预期,反而会使内部矛盾激化,企业内耗增加,形成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之所以不提供机上免费餐饮,就是因为短程航班机上餐饮不是航空旅行的必要价值,但是相对于传统航空的远程洲际航班来说,机上餐饮却是旅行的必要价值。再如前段时间,炒的很热闹的某传统航空收取选座费的事情,对低成本航空来说,统一的座舱布局前后舱位、座椅间距等就是价值差异化的体现,如果传统航空公司在本来就有三舱布局的机舱内进行差异化,无疑是旅客所不能接受的。

  三、打破“职能”减少浪费

  传统航空公司的“部门”和“职能”是减少浪费的大敌。因为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各种资源是流动的,而繁多的“部门”和“职能”就好像河流上的一道道大坝,阻碍了资源的流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浪费。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直接转运营模式,而没有从内部打破职能和部门的界线,就会造成邯郸学步的局面。打破职能,并不是不要职能,而是要根据价值流重新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拆除企业与客户的沟通障碍、企业内部的协作障碍,让价值在企业与客户、企业内部流动起来。美西南航空的内部十准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的。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想靠一个模式的成功吃遍天下,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靠“减少浪费”福特、丰田迅速崛起,美西南保持从1973年来连续盈利的神话。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尝试是否可以从“减少浪费”做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