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协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

2025-04-16 15:31 admin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民航局财务司、飞标司、运行监控中心和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南航、华夏航等2家理事单位代表发言,国航、中货航、奥凯航等3家理事单位运行控制部门负责人作交流发言。31家航协理事单位代表参会。

 

  中国航协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通报了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外行业信息。通报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环境,介绍了全球民航今年以来发展情况,从安全运行、运输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对一季度航空运输业发展情况和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二季度发展形势,同时通报了协会一季度开展的重点工作和二季度重点安排。

 

 

  通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航油价格震荡下跌,国内航煤均价6012元/吨,同比下降9.9%。展望后市,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将延续震荡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6-68美元/桶,环比下降约10%,同比下降约13%,全年布伦特均价将不足70美元。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在外部冲击与内部维稳的博弈中呈现稳中有升的特征,航空公司实现汇兑收益0.4亿元。尽管美国政府大幅加征关税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弹性可能适度扩大,但国内政策靠前发力、经济基本面温和复苏、央行具有较为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叠加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显著增强,支撑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通报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形势保持平稳,运输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落。民航客运航班总量约为138.5万架次,同比增长2.9%。春节前后的返乡高峰与返程高峰,航班执飞量创新高,单日客运航班量超1.7万班次。国内客运承运的40家航司执飞客运航班总量132万班次,同比增长2.3%,其中,25家同比正增长。国际航班量前20国家中,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9个国家超过2019年水平,其中卡塔尔、老挝、俄罗斯恢复率均超过150%。一季度飞机日利用率为9.2小时/天,较2024年同期增加0.3小时/天。一季度整体客座率达83.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环比持平,较2019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通报认为,今年初以来民航客运市场稳中向好,旅客运输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际及地区航线大幅增长,国际航线客运规模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主要得益于春运期间,国内“避寒游”、“冰雪游”和一批具有中国传统春节特色的目的地需求旺盛,加之入境游利好政策助推日本、韩国等国家游客来华旅游热度攀升。

 

  通报指出,进入二季度,民航客运进入传统淡季,全国航空市场正在稳步回暖,头部机场客流量保持稳定增长,客运市场票价有走高的趋势。清明假期,国内旅游市场焕发勃勃生机,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超过10%,高于铁路2.7个百分点。随着“五一”假期临近,预计将迎来新一轮出行小高峰,航空市场有望呈现上行趋势。

 

  通报特别分析了高铁和民航的竞合关系。随着民航和高铁的票价水平在拉近,服务水平在接近,旅客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方面民航高端旅客向高铁流动。随着不断提速,高铁在“门到门”的总通勤时间和正常性上具有较强吸引力,不少商务旅客、高端旅客被高铁“分流”。另一方面高铁普通旅客向民航流动。2024年民航和高铁旅客量都实现了高增长,旅客量分别增长了17.9%和11.9%,民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高铁,总体客座率持续高位,两舱客座率显著下滑,增量主要来自普通旅客。民航大量的“打折票”吸引了普通旅客从铁路出行转向航空出行,现在实际上形成了民航和高铁旅客“对流”的趋势。

 

  通报分析认为,一季度由于航空公司普遍加大投入,市场竞争激烈,叠加高铁冲击,“以价换量”特征明显,票价承压下行,一季度平均票价同比明显下降,“旺丁不旺财”的态势仍在延续,经营效益不及预期。为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各相关单位一是要努力提升“效率”。优化交通衔接,推动更多城市打造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简化场内流程,建议从政策、航司、机场和空管等多个方面,齐心协力把值机截止时间等降下来,科学平衡好安全、服务、正点之间的关系;提高放行效率,用好协同决策系统(CDM)进一步缩短地面等待时间,努力降低放行间隔等。二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共同遏制“内卷”。进一步强化细分市场,创新更多差异化服务;通过智能定价系统动态调控供需,提升收益水平;依托“空中丝绸之路”布局,大力开发国际长航线,提升宽体机利用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三是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民航业的应用融合。将数据量化融入民航,形成动态数据指导,研究更多可以协同的领域和空间,优化运力配置;提升科学定价水平,更多地运用大数据、算法模型、AI,强化数字化升级,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切实加强收益管理。四是重视中转业务建设。更加注重中转流程、衔接时间上的持续优化,积极推进跨航司中转,完善相关标准和机制,推动创造出更多新的出行需求。五是用好旅游资源。积极打造航旅融合新产品,依托国际旅游市场持续恢复发展的契机,用好国家签证政策持续优化以及免签政策进一步放开的政策机遇。

 

  通报分析认为,一季度航空货运市场“淡季不淡”,货邮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30%以上。随着地缘政治、关税政策影响使得行业周期变化更快,航空货运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应该关注货物和货运市场的结构变化。建议相关企业加快调整优化战略布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建立上下游密切联系,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对生鲜、医药等时效性强的新兴货源开发与投入;注重新质生产力提升,运用大数据等精准预测,指导生产布局和航线网络编排,提高效率。

 

 

  南航、华夏航的相关负责人作为航协理事单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和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国航、中货航、奥凯航空运行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公司近期运行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民航局财务司处长王建喜、飞标司一级调研员贾建卿、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戴军和民航局空管局局长助理金庆昕认真听取理事单位代表发言,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遇到的问题予以回应和解答,并介绍了各自部门新近开展的重点工作,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和建议。

 

 

  中国航协理事长助理朱耀春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各理事单位要坚定行业发展的信心。当前行业内外经营虽面临压力,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各单位供需协同发力,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注入确定性增长动力。要持续关注国际发展形势。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航空运输市场的压力,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给民航业带来了多方挑战。面对当前国际环境,民航业需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优化航线布局,加强成本管控,同时深化国际市场合作,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中国航协长期以来重视行业形势研究,近期中国航协理事长王昌顺将带队赴深圳开展专题调研,未来协会将围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行业自律、OTA平台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调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政策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为解决行业重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推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助力民航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航协秘书长孙静和航协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