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航司今年上半年运营数据持续向好,国际线狂飙
民航资源网2025年07月17日消息: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航道上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根据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及吉祥航空六大上市公司的运营数据公告,显示行业在规模上实现了对2019年的全面超越,进入了稳健发展新阶段,多个关键运营数据达到了历史新高。
图:2025年上半年六大上市航司运营数据 制图:民航资源网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汇总,经过梳理,在旅客运输总量上半年六大上市航司总旅客量为2.96亿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15.3%。其中南航以8328.0万人次的客运量位居榜首,国航(7711.4万人次)和东航(7317.0万人次)紧随其后,三大航的规模优势依然稳固。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分别运送了1521.9万和1359.0万人次。数据显示上半年吉祥航空国际航线旅客和国际航线运力分别同比增长45.1%和65.6%。
从供给端看,各大航司的运力投放策略积极而审慎。综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六大航司的可用座位公里(ASK)相较于2024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海航和春秋航空的扩张步伐最为显著,ASK分别同比增长11.7%、9.5%;东航和南航也分别实现了7.5%和5.5%的稳健增长。与(2019年上半年)的对比。数据显示,民营航司的运力扩张尤为迅猛,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的ASK较2019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了43.3%和40.9%,而三大航的增幅也相当可观,国航增长了25.3%,显示出全行业对未来市场信心的系统性恢复。
需求端的表现同样强劲,收入客公里(RPK)的增长甚至在部分航司超越了运力的增速,直接推动了客座率的提升。东航和海航以12.2%、12.1%的RPK同比增速领跑,春秋航空和国航也分别录得8.5%和5.2%的增长。与2019年相比,RPK的增长曲线同样陡峭,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的增幅分别高达42.9%和39.1%,再次印证了其强劲的增长动能。
另外,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无疑是国际市场的强劲复苏,主要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包括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在内的签证便利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入境游和出境游的潜力。同时,压抑已久的国际商务、探亲和旅游需求持续释放,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需求基础。此外,随着各国航权时刻的逐步恢复,也为航司增加运力投放创造了条件。
各大航司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与2019年同期对比。数据显示,部分航司的国际业务规模已远超。如吉祥航空、海南航空在国际市场恢复中表现最为突出,旅客量较2019年分别增长80.6%和6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东航和春秋航空也分别实现了24.8%和16.7%的增长,显示出其强大的国际市场开拓和恢复能力。这不仅是简单的客流回归,更是航线网络优化和市场策略成功的体现。
在国际航线的恢复浪潮中,春秋、吉祥等民营航司凭借其灵活的决策机制和市场敏感度,不仅快速恢复了原有的优势航线,更积极开辟新的增长点。例如,吉祥航空在6月新增了浦东至吉隆坡的航线,其子公司九元航空则新开了广州至大阪的航线。东航也积极布局,新开上海至米兰、日内瓦等欧洲航线。
客座率作为衡量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和市场需求强度的核心指标,在今年上半年普遍呈现积极态势。六大航司平均客座率普遍同比提升。国航、东航、南航凭借其强大的枢纽网络和常旅客基础,在国内市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运营效率。上半年,三大航的客座率均保持在80%以上,南航更是高达85.5%。春秋航空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标杆,上半年客座率高达90.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吉祥航空客座率85.2%紧随其后。从动态变化看,东方航空的客座率同比2024年提升了3.6个百分点,在六大航中改善最为显著,这得益于其在国际和地区航线上的快速恢复和精准的运力投放。
图:六大航司2025年上半年机队规模变动情况 制表:民航资源网
面对全球飞机制造商供应链紧张、交付延迟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对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的审慎考量,各航司在机队扩张上普遍放缓了脚步。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航司合计净增飞机49架,扩张节奏温和。
从机队规模来看,南航(943架)和国航(934架)依然是行业巨头,东航(816架)位列第三。民营航司中,春秋航空(133架)和吉祥航空(130架)的规模相对精干。从机队运力增长方面看,南方航空以净增26架飞机领先,继续巩固其机队规模第一的地位。东航净增12架,其中包括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持续交付,体现了其支持国产民机战略的决心。
在客运票价承压的背景下,航空货运业务异军突起,成为航司收入结构中愈发重要的增长引擎。尤其是由跨境电商驱动的国际货运需求持续旺盛,为航司开辟了新的利润来源。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六大航司的货邮运输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民营航司和海航的增长尤为迅猛。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和海南航空的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5.6%、23.8%和23.3%。这表明它们正积极利用腹舱资源或开拓货运业务,抓住市场机遇。
近日,部分国内上市航司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业绩预告。尽管国有三大航司仍未扭亏为盈,但都在预告中提到,上半年经营效益稳步改善,同比实现大幅减亏。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高位回落,使得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约30%-40%的航油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甚至略有升值,为以美元负债为主的航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汇兑收益。这两大因素也是三大航能够大幅减亏、海航能够扭亏为盈的关键外部利好。对于亏损的原因,三大航普遍将原因归结为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旅客结构变化、高铁冲击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
与此同时,海航和华夏航空两家在上半年预计均实现盈利。海航在公告中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00万元到6500万元,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36亿元。这一成绩标志着海航控股实现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海航完成破产重整以来,首次在半年度报告期实现盈利。海航方面也表示,业绩改善得益于民航市场向好、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航线网络提质增效,以及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此外华夏航空在公告中表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度归母净利润2.2亿元至2.9亿元,同比增长741.26%-1008.93%。华夏航空解释称,主要受益于民航出行需求改善,公司积极推动航班量增长,提升机队利用率,同时公司抓住支线旅游、淡季出行等市场机会,从而提升客座率。另外,尽管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尚未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但市场普遍对其盈利能力抱有乐观预期。春秋航空凭借其行业领先的客座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吉祥航空则受益于高收益国际航线的快速增长,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的盈利表现,延续其作为行业”盈利标杆”的角色。
虽然行业整体仍处于盈亏平衡过渡期,但随着暑运需求爆发、航油成本下行等利好因素叠加,主要上市航司全年盈利可期。
中航协此前通报看好2025年民航市场,其中指出,今年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改善。今年需要航空公司加强合作,持续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坚决避免“内卷式”无序竞争;持续优化航线网络,深化落实“干支通、全网联”,积极推动中转便利化,丰富航空运输产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精益管理,科学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