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两航起义”历史 传承民航红色血脉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原中国航空公司和原中央航空公司的爱国员工驾驶12架飞机,由香港飞往北京、天津,投入新中国的怀抱。随后,“两航”2000多名爱国员工通电起义,归国投身新中国建设。这一轰动中外、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史称“两航起义”。“两航起义”是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充分肯定的爱国壮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恩来总理称其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
天津张贵庄老机场位于现天津滨海机场跑道东侧,1952年到1979年投入使用,其塔台与候机厅融为一体的形式极为独特,是现保存最完好的候机楼旧址之一,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这里是“两航起义”11架飞机北飞的终点,也是新中国民航“八一开航”的起点;是“两航起义”人员参与建设、工作的地方,也见证了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摄影:蔡剑宬
为传承和弘扬“两航起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其教育与纪念功能,中航集团在此以“两航起义”为主题修建展馆,占地面积646.16平方米,外部总面积16434.5平方米,于2025年11月9日——“两航起义”76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
以匠心铸精品 守初心育情怀
在中航集团的指导下,展馆建设历经4年精心筹备。项目筹备组全面调研可行性,对展馆建设的必要性、规模内容、配套设施、环保及消防安全等关键环节进行充分论证,认为其具有独特价值:原址实现了历史事件与地理空间的真实统一,是无可替代的爱国主义实体教材;依托原候机楼、停机坪、工作生活场所等实体旧存,构建可触摸、可共鸣的实境教育场景,能将爱国精神与民航初心转化为切身体验。

摄影:蔡剑宬
筹备过程中,项目组在文物保护上精心谋划,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开展文物安全结构鉴定与修缮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在展陈内容上精准发力,突出“红色”“沉浸式”“创新”3个关键词,先后走访民航局、天津市委宣传部等行业内外10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前往多个展馆学习展陈技术。同时,深度挖掘历史,走访5位亲历者及30余位“两航”后代,搜集展品和展示资料数百件,历经100余次修改完善展陈内容。
展馆自今年3月在集团正式立项、完成必要文保建设流程后,于8月14日开工,历时两个半月顺利竣工。
与历史“对话”让文物“说话”
“两航起义”主展馆、广场、特藏品展馆与机舱体验馆等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红色教育体系。在这里,“两航起义”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正转化为新时代中国民航逐梦蓝天的不竭动力。

摄影:蔡剑宬
与历史“对话”。主展馆展览以“两航起义”为开端,展现新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它以时间为顺序,通过“伟大决策、密筹义举”“祖国召唤、奋翼北飞”“万众一心、奠基伟业”“建设祖国、传承荣光”4个部分,呈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两航起义”的完整过程;“砥砺前行、志在苍穹”“大国重器、逐梦蓝天”两部分,则展示了自“八一开航”之后新中国民航的发展。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地与历史“对话”,展览在运用图片、沙画、实物、场景还原等形式的基础上,设置裸眼3D体验,带领参观者重温北飞的光辉航程,随后还可以“乘坐”国产大飞机C919飞越祖国的壮丽山河。

摄影:蔡剑宬
让文物“说话”。进入序厅,沉浸式影像区一直延伸至穹顶,勾勒出一幅梦幻的飞行图景。行至序厅尽头,“时空之门”缓缓打开,20世纪50年代旅客的乘机通道映入眼帘,张贵庄机场飞机起降的场景也随之浮现,两侧墙面有序陈列着“两航起义”人员的飞行箱、乘机介绍信等老物件。光影流转间,国产大飞机C919载着五星红旗腾空而起,既是对“两航起义”人员的致敬,也象征着中国民航事业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征程。
促展览“活化”。讲述历史的同时,展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民航运输的全链条环节,并开展民航知识科普。主展馆一层还原C919驾驶舱,参观者可以触摸中国民航自主创新的成果,亲身感受C919“大国重器”的魅力,体会自76年前“两航”前辈为飞机涂上五星红旗,到如今国产大飞机筑梦蓝天的爱国情怀。二层展厅围绕中航集团“一个传统、六种精神”企业精神谱系展现“国航大事记”,彰显中航集团自觉弘扬“两航起义”精神的使命担当。室外区域则结合红色文化传播与实践活动需求,规划三大功能分区,巧妙利用机务工程部划拨的废弃航材——轮毂打造成休息桌,叶片变身成指示牌。“荣耀北飞路”则集中展示“两航起义”人员在民航、工业、科研、经济建设等各行业投身国家建设的卓越贡献,生动诠释“两航起义”精神在新时代的多元传承。

摄影:蔡剑宬
追寻国家记忆 坚定理想信仰
今年96岁的亲历者丁裕康将自己的起义证和徽章捐赠给了展馆,他骄傲地对工作人员说:“证书与徽章里藏着我们这代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蓝天的全部情怀,我将它捐赠给展馆,愿它承载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两航起义”后代沈爱娟在参观后写下感言,“76年前父辈们千里奔赴,如今的‘两航起义’展馆为他们的航空报国使命留下见证。”展馆筹建期间,沈爱娟与妹妹积极为展馆征集老物件、协助核实展览资料,她的父亲——“两航起义”人员沈伟仁起义后任国航航材员,回忆起父亲她骄傲地说:“改革开放后,看着父辈们在新型机舱仪表前钻研的身影、用外语架起国际技术沟通桥梁的日日夜夜,终于明白了‘两航’人用毕生诠释的报国丹心。”香港“两航”联谊会和香港中企协航空业委员会将“两航起义”展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来,展馆将与香港有关单位联动,帮助香港青少年了解“两航起义”光辉历史,缅怀先辈英雄事迹,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摄影:蔡剑宬
七十六载光阴流转,报国精神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民航人秉持着航空报国的志向砥砺奋进,绘制了中国民航发展的璀璨画卷。“老张贵庄机场”——“两航起义”展馆满载着历史的沉浮沧桑,闪烁着新中国民航的璀璨光芒。这里将永远铭记一代代民航人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故事,见证新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与“两航起义”展馆建设的点滴记录
4年筹备时光,我们秉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初心,坚持安全第一,完成文物的结构鉴定,为主楼修缮提供合理的建议,确保展馆建成后的安全。遵循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寻找老图纸,完成文物的勘探测绘,为后续的设计奠定基础。自2020年形成初步意向后,经过6次修改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图,2025年4月10日举办筹开,同年8月14日开始施工。
我们深知这份工作的责任与意义。整理400余件“两航起义”老物件时,我们仿佛触摸到老一辈航空人的奋斗轨迹;访谈10余名“两航起义”亲历者和后代时,也深深地被“两航起义”人员的爱国、敬业精神打动。这份共情化作我们前进的力量,在文物修缮、室内外策展过程中夜以继日,形成了万字展纲、数百件展品、500张图片、40余条视频。在行业内外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展纲100多次,运用巧妙的技术,在有限的空间里沉浸式展示历史。让“两航起义”的爱国精神永远绽放光芒。
——国航天津分公司策展团队
2025年9月,国航机务工程部向“两航起义”展馆捐赠的废旧航材完成交付。这些带有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不仅是金属与织物的实体存在,更是中国民航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每一处磨损,都在讲述曾经的飞行故事,使我们对“传承”二字有了更加具象的理解。
回望1949年,12架飞机毅然北飞,壮举令人心潮澎湃。76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民航实现了从初创到腾飞的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通过对废旧航材的再次利用,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中航人的责任与精神。我们深知,自己不仅守护飞机与旅客的安全,更在守护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这些看似冰冷的航材,因承载着“两航起义”的爱国热忱与奉献精神而充满温度,让报废的轮毂继续诉说腾飞的历程,让闲置的座椅承载崭新的记忆。
从当年的壮举到如今的资源再利用,时代在变,但新一代中航人的初心与使命始终如一。这些被赋予新生的航材,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触摸到有温度的中航故事,推动“两航起义”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国航机务工程部航材管理室
历史的天空下,我们的父辈始终不忘初心,而那份初心的名字就叫作“爱国”。当新中国的曙光初现在东方,“两航”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追随五星红旗的召唤,托起了新中国民航的翅膀。他们以航空报国的赤诚,带回航空器材和技术,为新中国民航事业注入动力。又在改革开放时期钻研新机型机舱仪表,用毕生诠释了何为“择一事,终一生”。
“两航起义”展馆里,每一张泛黄的工作证、每一枚斑驳的徽章、每一沓手写的工作日志、每一封家书中的殷殷嘱托,都承载着父辈的足迹,它们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象见证,也是后人触摸历史的窗口。
——“两航起义”人员后代沈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