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铁公机”上演“三国杀” 看谁费时又费钱
京广大贯通,跨越2200公里的千山万水,从此贴地“飞行”只需约8小时。与此相比,空中飞行时间需要两个多小时,公路则超24小时。在乘客心里,铁公机(铁路、公路、飞机)在长短不同的路段中表现孰优孰劣?本报记者邀请三名乘客分别晒晒到广州、北京、信阳的出行综合账本,印证飞机、高铁、公路分别在1500公里、800公里、300公里距离圈的优劣长短。而相关人士表示,铁公机的未来既有三国的纷争也有大一统的组合拳。
空铁PK各有长短
从北京到广州,2200公里的里程,高铁把与航空的时间差距缩短至6小时,除了速度的比拼,这场PK赛还有哪些指标?记者在郑州机场提供的一份高铁与民航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以下简称“对比表”)中发现,两者不仅各有自身的优劣势,也正在弥合自身短板和“对手”的差距。
指标1:运行质量
对比表中,较为关键的“运行质量”这一指标中,高铁的指标评定显示为“高”,其特征是在非极端天气条件下,高铁可全天候、按时刻表运营;民航这一指标则为“较差”,其特征是易受气象、流量控制以及航空公司运力调配等因素影响,航班准点率难以提高。
指标2:运输服务可及性
在“运输服务可及性”这一指标中,由于火车站可深入市区,旅客抵离火车站所花费的时间及费用均相对较低;虽然目前新建高铁站也距中心市区相对较远,但相对于通常建在郊区的机场,可及性仍有优势。同等交通工具到机场的时间、经济成本都较高。市内的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可及性上,高铁也占上风。这也是中短途航线受到高铁冲击的重要原因。
不过,现在各城市基本都已开通机场大巴,在市区和机场间完成接驳,弥合了一部分费用差距。另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已经开通了从市内可直达机场的地铁,经济、时间成本都得以“瘦身”。
指标3:运输覆盖范围
在运输覆盖范围、运输线路的机动性及服务水平等三项指标上,民航则明显优于高铁。
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在航班密度和航线开拓上继续下工夫,增加航班密度,是为了应对高铁的“公交化”,而航线拓展则是对高铁鞭长莫及的长线力保优势。
指标4:便捷舒适性
郑州机场某航空公司一内部人士指出,整体而言,在提供服务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上,航空具有较大优势;在候机(车)和旅行感受方面,航空运输的机场环境要远远好于既有火车站,航空服务也要好于火车的车厢服务。
在客票销售方面,民航系统的售票系统比铁路专用售票网具有更大的便利性,机票定价灵活,提前订票通常可以拿到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