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东海航空下月有望客运首航 不实行低价竞争

2014-01-08 12:32 admin

 

      日前,深圳东海航空有限公司(Shenzhen Donghai Airlines Co., Ltd.,简称“东海航空”)对外宣布获批经营客运业务。此前,这家深圳的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货运业务多年,其母公司东海集团还在三年前成立了公务机公司。客运业务的增加将使东海集团的航空业务经营范围更加全面。在民航界人士看来,东海增设客运业务进一步释放了国家放宽“民资”进入航空业务的信号。

  据悉,此前中国民航已多年未批准成立新的客运航空公司,近来接连批了四五家企业的客运资格,且绝大部分是“民资”。对于深圳来说,东海的加入让深圳在公共客运领域诞生了除深航之外的第二家本土客运航空公司。

下月有望实现客运“首航”

  在2013年12月18日拿到民航局的客运经营许可证之前,东海在航空货运领域已耕耘了多年。

  东海航空成立于2002年11月,是当时经国家商务部、中国民航局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民营中外合资货运航空公司。“当时没有民营性质的航空公司,我们批准成立在春秋、吉祥等公司之前。”东海航空总裁苏国新介绍说。

  不过,在申请了相关资质之后,东海并未立即“飞天”,直到2006年9月才正式开航运营第一架货机。2010年,东海集团又投资成立了东海公务机公司。目前,东海拥有7架货机和6架公务机,公务机实力在深圳领先。“公务机领域我们有自己的机坪、候机楼、机库等,配套在全国领先。”东海公务机公司副总裁潘晓天表示。

  自开航起,东海的高层就有意进入客运领域。为此,东海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备,前不久,东海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建成的深圳运营基地开始投入使用。记者近日前往探访发现,该基地上已建有较完备的航空运输业务设施,占地15万平方米,一期建有行政办公楼、运控中心、机库、维修机坪,二期将规划出勤楼、员工公寓等设施。

  2013年12月18日,东海增加客运业务经营范围的申请正式获得民航局批复,注册资本为6亿元。东海航空方面表示,已与波音公司(Boeing Co.)签订了25架波音737-800飞机的采购合同,预计今年2月份就可实现“首航”。

  对于客运航空公司而言,除硬件设施外,飞行员、机务等“软实力”同样重要。据苏国新介绍,目前东海航空已拥有100多位飞行员,“从其他航空公司及国外引进一些成熟的机长,公司也已招聘几批学员送至国外学习。”

     

民航对民资“二度开闸”

  东海航空在成立初期就有了“客运梦”,却缘何直到2013年才得到实现?业内人士分析,这其实是对“民资”进入中国民航领域的政策几次“缩放”历史的侧写。

  外界普遍认同,中国改革历史上,民航业是我国第一个针对民营资本开放的垄断性行业。2004年,当时的民航局表示要用民资的“鲶鱼效应”搞活民航,这一年,奥凯、鹰联、春秋、华夏等公司先后获批,2005年正式宣布不再对民资组建公共运输企业另作限制。这一年,吉祥航空等再次获批。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安全等多方面原因,2007年7月民航局公告“2010年之前暂停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请”,直至2013年5月,新航空公司的申请大门已关闭近6年,存活的民营航空有的“转归国有”。如今,紧闭6年的大门豁然敞开,再次刺激了民营资本的神经。就在这一年,民资性质的瑞丽、青岛航空、长龙航空、东海航空及国资性质的国航内蒙古航空公司纷纷成立或增扩客运。外界纷纷解读这是民航对民资的“二度开闸”。

  “从国务院出台的36条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到民航局真正批准民营航空公司,从‘喊话’到‘落地’都一脉相承地释放出国家支持民资的信号。”民航专家綦琦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民航如今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没有障碍。在符合安全标准的条件下,中国民航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一视同仁”,按照国务院出台的36条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民航局提出了许多具体办法,在某些方面还给予民营航空积极的协调支持。

  201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上释放的信息则更为积极,“今后民航将实行统一、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引导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民航建设。研究设立民航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民航产业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

东海表示不实行低价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航空运输业投资回报率低于10%,是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长周期的行业,在经历了第一轮众多“民资”冲撞进入民航业的经验教训外,这一轮的“民资”显然实力更加雄厚。从注册资金看,不管是东海,还是瑞丽、青岛航空,注册资本都高达数亿元,远高于规定的8000万元的资金门槛。